至今,中国环境网只有一年半的历史,在所有的环保类网站里,中国环境网只是后来者,但它的日点击量却最大,达到了30多万★★,而且还在增长。刘卫平告诉时讯记者,第一天★★★,网站的点击量是8,如今网站的会员有4万多名,注册的企业有600多家。
然而,肤浅矫作的一个环保主义者以及“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益志士,慢慢将“环保★★★”挤压进理想与现实间的夹缝里——到底是环保事业还是环保产业★★★?
每天晚上12点,网站一天的点击出来,刘卫平才去睡觉★,早上一睁眼又要看新闻,整个网站一共才10几个人★★★,从管理★、策划★★★、编辑到跑关系,他什么都做★★★,刘卫平说:★★★“做网站很辛苦,我就是一个苦行僧。★”
刘卫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同时也是中国环境网的创始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明确表示要把环保做成产业。
刘卫平恍然★:环保不仅仅是国家加大投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普通老百姓的环保意识★★。于是他向中华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的秘书长尚莒城建议★★★,应该建立一个媒介平台,让老百姓天天能看到中国环境的新闻,让全世界的华人天天能看到中国环境的变化,并且要把环保世纪行所有的资料都保存下来,以扩大宣传量,达到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的目的。98年正是网络的春天,刘卫平建“环境网”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刘卫平从中关村一家叫★“互联广大”公司那里得到了支持,2000年,由“互联广大★★★”出资的“中国环境网”诞生。
在网站的运作上,刘卫平强调了服务和桥梁的作用。企业发布绿色产品和会员订购环保信息都是免费的。环保投诉更为普通老百姓提供了便捷的维权渠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70多件有效投诉涉及了水污染、化工污染、噪音污染等个方面,辐射面深入到县城。
网站的影响大了,点击率高了,设备要不断的更新★★,员工要吃饭。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中国环境网还是一个公益网站。对此,刘卫平坚信环保肯定能做成一份产业★,★★“但什么时候赢利谁能说的清,这也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
能做到现在,刘卫平说离不开自己一定要做好的心态,“有那么大的宣传力度,我也可以做一个新浪的★★。★★★”他说:★★★“人是需要有成就感的,中国环境网的影响力让我有了这样感觉★★★。”他告诉时讯记者★★★,他曾采访过国内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告诉他,成功的两个条件是:强烈的成功愿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为目前我国点击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环保类网站,中国环境网(在商业网络都已步入黄昏的时刻,仍旧以公益面目出现★★★,这是环保的适当姿态吗?
刘卫平目前的身份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在中国环境网★★,他是创始人,但没有一分薪水★★★。去年刘卫平获得了“福特环保奖★★”的二等奖。他告诉时讯记者★★,当时有一名记者问他:“你现在获了奖,网站点击率也很高,应该很开心★,很轻松吧?”刘卫平的回答则是:“我一天到晚都睡不着觉。”
1998年9月份,作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刘卫平随中华环保世纪行到新疆塔里木河考察断流和土地盐碱化的情况。刘卫平说他至今仍对那次考察感触很深:塔里木河的断流和严重缺水以及沿河农民到处肆意挖口取水。他亲眼看到在塔里木河上游的一个河段,被挖开了一个3米多宽的口子,淹没了一大片地。这是当地的一个农民干的,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养几头羊。
那么什么是刘卫平说的大呢?那就是国际。刘卫平认为★★,培育网站还需要3至5年的艰苦工作。他的目标是做一个环保媒体的国际品牌★★★,然后以此为平台,做出自己的产品,比如环保记录片,环保电视频道。
网站从服务到生出“金子★★★”原本就难,完全商业操作的网站都在苦苦支撑,以公益面目出现的环保网站赢利谈何容易。刘卫平告诉记者★★★,不久前还有一家企业打电话问我,在中国环境网上做一个企业的链接需要多少钱。“这些我们都还没有考虑好,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网页上划出广告区,环保企业注册和产品发布可能成为收费项目。★★★”刘卫平说,“把事情做好才能把事情做大,现在先把事情做好再说,我只能想到这。”
刘卫平认为,最重要的是对网站的宣传。在创建期,网站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国家环保总局等14个国家部委联合组织了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工作,策划、制作,并组织了全国150多家电视台(频道)、100多家电台★、100多家报刊发布了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重要得是,每一条公益广告都标明制作单位是“中国环境网”,刘卫平说,这种宣传力度就是新浪和搜狐都没有。
027-8329 0007
180-6266-8722
扫一扫 加关注
© 2019 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利来老牌国际最老牌的网站,利来老牌手机国际智能装备制造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901645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1759号